Tian xing
专题研究

文化与旅游的结合——伏羲大峡谷游记

时间:2019/11/7 15:22:12 编辑:天星规划  

      (这篇由原郑州市委副书记**璋同志写的伏羲大峡谷游记,实现了易经文化与自然山水的**解读,读来让人回味无穷)

从郑州市西行约30公里,便是远近闻名的伏羲山。山并不高危险峻,却葱茏叠翠,曲径通幽。加之有雪花洞、环翠峪、长寿山等自然景观点缀其中,使其成为展现自然之美的画卷。

伏羲山位于新密市,东临黄帝故里新郑,西接禅宗**登封,南靠瓷都禹州,北连楚河汉界荥阳,得天独厚的区位使其吸纳聚集了博大精深的中原传统文化。

伏羲山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始祖伏羲而命名。先民尊崇伏羲为三皇之首,敬拜他为上上圣人。民间有许多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:华胥氏抱子洞、伏羲女娲祠、始祖庙、磨磨顶、磨合沟,还有伏羲山钟沟女娲炼石补天没用完的五彩石……伏羲山每处遗迹都有一个令人遐想的美丽传说,都有一段发人深省的世相故事。

   而**让人敬畏和倍感神奇的是伏羲山中的伏羲大峡谷。

走进大峡谷景区,满目的文化景观扑面而来。景区入口处北面的巍巍高山便是伏羲峰,山巅屹立着伏羲女娲的身影,仿佛在讲述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。伏羲一画开天,始画八卦,播下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种,开辟了中华悠久文明之源,创学文化之先河。易文化的瑰宝活灵活现、栩栩如生地聚集在大峡谷中,构成一幅易文化的天然画卷。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之**乾卦以龙喻人,自强不息、刚健有为为卦义主旨。不知是否自然天成的巧合,大峡谷的山形地势及景观,可以称为《周易》之乾卦的生动展示和诠释。大峡谷自下而上的自然状态,犹如乾卦自下而上的六爻所代表的潜龙、现龙、惕龙、跃龙、飞龙、亢龙。景区的先天八卦图、神龟背洛书、龙岩等天然景观令人惊叹不已。

首先映入眼底的是潜龙潭。传说在深不见底的潭水中,潜伏着一条呼风唤雨为老百姓除害兴利的龙,不动声色地在潭中积蓄力大无比的作功能量,以待机会成熟现于地面展示才华。乾元之初九爻曰:潜龙勿用,告诫人们初入世事要积累实力,不可急于求成。

沿着崎岖石阶顺峡而上,渐渐进入绿色海洋的怀抱,山林花木郁郁葱葱。远眺山顶,酷似一幅神龟身背洛书图。更为神奇的是神龟朝向的峡涧中间,完完整整地平地托起一幅惟妙惟肖的先天太极图。这天然的太极图与八卦图基本吻合。

八卦台西边是龙岩,岩壁上逼真生动地呈现岀龙从渊现的身影。

在天然八卦图的前方、峡谷**,有一座神奇的平台——现龙台。传说这是潜龙露出真相离开水潭作雨泽之功的歇息地。乾元九二爻曰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启示人们要坚持知行合一,潜心修炼积累才华,一旦有了施展环境,就可像龙出现在大地上那样崭露头角,施展抱负。离平台不远,便是瀑布高挂蔚为壮观的现龙崖,水量沛然,声若击鼓,暗示着天外有天。

顺着峡谷悬梯继续前行,进入了峡谷**险要的地段。眼前出现的三阳开泰石、三生石、三帘瀑布等与三有关的景物天工造就,让人遐想无穷。再朝前行,又现一潭,无波无纹,平若铜镜,潭水极深,这就是惕龙潭。乾元九三爻曰: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,无咎。警示人们既要勤奋工作,又要戒惕谨慎静下心来反省自我过滤得失。

继续前行,漫步走过近500米崎岖不平的步道,便到了跃龙崖。乾元九四爻曰:或跃在渊,无咎。提醒人们要以积极上进的心态顺应时势,进退自然,荣辱不惊。就如同跃跳龙门,跃过则一飞冲天,跃不过则心胸坦然返回深渊继续潜修,终会获得成功。

登上跃龙崖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段较为平坦的路段。溪流中潭潭相连展示串珠之美,与两边巨大的连体红色岩石相配置,在窄长的山涧中构成飞动的意象。传说这里是真龙天子腾飞的地方,当地百姓称为飞龙渡。顺崖看去,发现峡谷上方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画酷似一个太平盛世的写照:贩夫走卒、引车卖浆、飞禽走兽、房舍集市,其形栩栩如生,活灵活现。蓝天如洗,白云悠悠,时见鹰击长空,自由翱翔,让人心胸一下开阔起来,万般压力千般忧伤,顿时无影无踪。正如乾元九五爻所示: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忠告人们自强不息之人一定终会功德圆满大有作为。

穿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步道,就到了亢龙碑大峡谷的**高处。远望周围群山上分布着的古山寨和古城堡,耳闻多处古战场的传说,思古之情油然而生。

亢龙碑前方宏伟的仿古建筑,是伏羲阁。阁内祀奉着庄严高大的伏羲,展示着伏羲造书契、正婚姻、教渔猎,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、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,开创了中华文明的丰功伟绩。紧依伏羲阁便是龙峡与凤峡的交汇处,龙池和凤池傍依其边,使伏羲阁显得更加庄重。彰显了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一宇宙本相,

殿前六龙周旋图诠释了人生趋利避害健进日新的运行轨迹。乾元用九曰:见群龙无首,吉。告诫世人要审时度势,使人生如同六龙周而复始,没有首尾之分,自强不息,持之以恒,螺旋式上升。不断超越自我,**健进日新。

  游伏羲大峡谷,慕名而来,满载而归,仿佛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