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an xing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 | 业界动态 | 项目动态 |

潘基文荥阳祭祖,黄河文化落叶归根

时间:2023/10/13 18:36:35 编辑:天星规划公司  

      1潘基文到荥阳祭祖来了

   文化寻根潮,荥阳好热闹!1012日,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在天下潘氏宗亲代表的陪同下,到荥阳祭祖。

    他追慕并前往的地方,位于荥阳市高山镇潘窑村——沿郑州中原路西行约30公里至荥阳,再向荥阳西南方向行驶约25公里,翻越两道山岭,就到了潘氏祖先季孙荥阳侯的封地潘窑村。该村北与虎牢关所在的汜水镇接壤,距离黄河南岸约3公里。丘陵纵横、山势延绵之间,村里窑洞大多废弃,村民大多搬出,呈现典型的黄土堆积地貌。历史溯源,潘姓起源于商周时期——周武王灭商,吞并其属国潘,派姬荀(号季孙)管理,并封他为“荥阳侯”,“天下潘姓出荥阳”便由此而来。

  “潘氏家谱”记载:潘氏先祖唐东齐太守潘源于唐仪凤二年(公元677年)随开漳圣祖陈元光将军入闽平乱,其子孙定居福建泉州潘山……文节、文壮两兄弟投效高丽国,得识高丽国王世子谌……文节位极人臣,死后葬于高敞郡,现韩国巨济郡尚存文节祠。韩国巨济潘氏便由此而来,至今繁衍子孙30余代,播迁韩国及朝鲜各地族人超出10万人。此前有韩国媒体报道,潘基文在韩国的家谱显示,潘基文是韩国巨济潘氏的后裔。2007年,潘基文的堂哥曾专程来河南荥阳祭祖,了解潘姓后人迁居朝鲜半岛的原因、经过;2019年,潘基文的弟弟潘基祥又来荥阳拜祖。这是世界潘氏举行的第三次荥阳祭祖大典,潘基文本人事先亲题“荥阳堂”三个汉字,拜祭中又向荥阳季孙公文化园赠送“世界潘氏一家亲”“精神永驻”等书法。据潘氏相关信息网显示,潘基文此行开启的是”华夏文化之旅”,由上海市、河南省两地领导参与,“20231012日到郑州荥阳季孙公文化公园拜祭潘氏始祖季孙公”。这一日上午举行的拜祭仪式上,79岁的潘基文做了致辞。

    2、离潘氏郡望不远,就是郑成功、孙中山的祖根地

    开车从潘窑村向东南沿着S216走上半小时、向东北沿着沿黄快速通道走上40分钟,就到了孙中山的祖根地上街柏庙村郑成功的祖根地荥阳广武郑王庄

    荥阳这片土地,“两京襟带,三秦咽喉”,要说古,2200年来,真的发生过不少极为重要的事情。和潘氏一样,郑氏后人也说“天下郑姓出荥阳,荥阳郑氏遍天下”,并以“荥阳堂”“荥阳世泽”为各地祠堂的堂号。此地北端即是汉霸二王城和黄河中下游分界处。郑王庄现存有郑氏祖茔和荥阳堂文博苑(家庙),每年都会引来海内外大量郑氏后人寻根祭祖。

因为郑氏拜祭庆典搞得较早,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,因此其事迹广为人知。近两年,当地民间郑姓人士正在积极推动“郑成功纪念园”和郑氏名人馆的建设,其指向,也在于慎终追远,继承先祖为国为民的慷慨情怀。说起“世家遗风”,原位于荥阳峡窝乡现属于上街区的柏庙村,作为广东孙氏播迁的起始之地,至今仍延续着一以贯之的家族文脉:村中历史文化遗迹众多,周秦古柏、晴烟寺、月牙池、孙氏庄园、孙家寨、孙芮孝义坊、孙氏宗祠、孙氏学堂、古戏楼,等等,有不少虽显得空寂败落,但大略还能看到原有建筑的壮观气魄。

   据老辈人说,历史上因戏楼前后有十几棵合抱粗的柏树而得名,孙姓居民占七成之多,故村名就叫柏庙。村里现建有孙中山像和广场。据有关方面考证,中山先生的先祖、唐代中书舍人孙拙,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都出生在这里(见《柏庙的古今文化》碑文),唐末,孙氏因战乱自此南迁,故中山先生自称客家人,其来有自。又据孙氏家谱记载,当今的柏庙孙氏是在大明洪武四年从山西洪洞迁到巩义孙家坡,继而又迁到上街柏庙村的。2019年,孙氏祠堂重修建成后,中山先生的孙子孙武彦曾专程赶来寻根祭祖。

当然,关于广东孙家的起源地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开封陈留郡,且为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所承认,但不管怎样,中山先生的祖根地位于河南,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“天下孙氏是一家”,祖上发源在哪里,只是信仰的支撑点之一而已,学术争论层面,或许会一直持续下去。

二网成.jpg

3、黄河文化的根本奥义,在于叶落根存和叶落归根

开车从潘窑村向南12分钟,可到商代贤相傅说故里——高山镇石洞沟村。石头垒的房子、石头结构的村落,这座千年殷商古镇被视作傅姓发源地同样,开车向荥阳城东北寻找古东虢城的旧址,那里又蕴藏着另一个姓氏故事——天下郭姓的最早形成地,虢者,郭也。这是一个扇形的文化分布。在荥阳,我们可寻找古文明:秦王寨、娘娘寨、织机洞、大师姑、青台遗址、嫘祖庙,等等,亦可探访晚近的人文历史:京襄城、汉霸二王城、刘禹锡园、李商隐园、秦家大院,等等,所以,畅游黄河南岸,会发现这又是一棵文化大树,开枝散叶。关于姓氏的根亲文化就镶嵌其中,成为华夏文明的“累累硕果”。近几年,海外客家或游子到其祖根发源地或姓氏根植地打卡,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,又渐成热流。文化的根脉无论如何都切不断,那一腔华夏情怀需要传递和认同,哪怕岁月延续数百数千年,这都是这片厚土上永恒的精神母题。

    黄河文化奠定了近几千年来中国主流文化的系统和格局,仅凭姓氏发源地这一点,就足以让其对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彰显出来。河南的黄河文化积累沉淀最深,汇集的姓氏及其根植地也最多。在中国《百家姓》中,有100多个姓氏源于河南。中国的1万多个姓氏,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个,在当今中国常见的100个大姓中,源于河南的有73个,所以,在新时代如何把根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,河南责无旁贷,也大有空间。黄河文化、根亲文化可以穿越国界、连接同根同源的华族之心,这一点,无论从潘氏、郑氏祭祖,还是从冯氏、孙氏寻根,都展现得最为清晰不过。荥阳位于黄河南岸腹地,系天下郑、潘、冯、郭、傅、毛、阳等七大姓氏宗亲的祖根地。这些姓氏在堂号之外,往往还要加上“荥阳之光”四个字,如果引申开来,何尝不是“中华之光”的具体指代?黄河文化的根本奥义,往大处说是叶落根存、岁岁枯荣,往小处说则是叶落归根、舔犊情深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来源:键指财经)